日本人的養成

台灣人是如何養成的?有「人情味」其實是風險管理、服從守秩序是因為CP值高?

台灣人是如何養成的?有「人情味」其實是風險管理、服從守秩序是因為CP值高?

「你覺得台灣人是什麼做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拉開了對台灣文化、教育與認同的深層討論,也是這一代家長、教育者與學生亟需正視的集體課題。《公視主題之夜SHOW》從政治、歷史、文化等社會脈絡下出發,爬梳個人經驗與社會集體記憶,討論台灣人共通的特質與成因。 台灣人是什麼做的?論壇討論台灣人的共同特質。圖/《公視主題之夜SHOW》...
日本人的禮貌從小學開始培養,追求集體與協調性卻是教育的雙面刃

日本人的禮貌從小學開始培養,追求集體與協調性卻是教育的雙面刃

日本小學教育透過具體制度強化學生的責任感與團隊精神,例如運動會、合唱團比賽,每日打掃與供餐,也普遍實施「縱向分組活動」,高年級學生負責照顧低年級生,學習關懷他人及同理心。不過強調集體與紀律的教育方式,也可能抑制學生的創造力與自主性;培育教師的國學院大學人間開發學部教授杉田洋也提醒:「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集體性與協調性,有時會成為一把雙面刃。」因為彼此負有連帶責任,可能會衍生排擠異己的現象,甚至出現校園霸凌。 日本小學除重視知識教授,也重視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適應與協調能力。圖/《日本人的養成》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