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興趣奇幻風格的電影觀眾,公視+的「野性炸裂~動畫祭典」短片系列,是今夏不容錯過的精采獻禮。此動畫系列包括七部動畫短片,除了《海洋塑命》外,其他六部皆為皆以成人為目標觀眾的18+作品。此文聚焦於三部關於生態環境主題的作品《海洋塑命》、《野性的召喚》與《吞噬宇宙的螻蟻》,探討關於限制級動畫裡的冷酷藝境。
海洋生物的悲歌,也是預言人類毀滅的輓歌
一分多鐘的《海洋塑命》,隨著不斷加速的弦樂,將鍵入每個音符的海中生物影像,如匕首般刺向我們的眼睛。被大量人類廢棄塑膠品纏繞不得脫身的海洋生物,從色彩斑斕的各式深海魚類或蝦蟹海馬,到體積龐大的鯊魚、海豚,甚至各種飛禽,與北極熊、海獺等海陸兩棲大型動物,皆無所遁逃於塑膠廢品的牢籠,觸目驚心不忍卒睹。
這是一項似乎看不見盡頭,且愈演愈烈的人類文明垃圾對海洋與生物的慢性大屠殺。人類生產的過量垃圾與環境災難,海陸空各類生物只能無言地承受惡果。在加速推進、排山倒海而來的影音堆疊下,影片讓我們所有人類共同製造的塑料污染,透過動物的悲慘模樣,如自己頭上被罩住一個塑膠袋般無法呼吸,創造出強大的視覺壓力與窒息感。
《海洋塑命》是由AI生成與手工合成的動畫作品,原文片名是PLSTC,創作者拿掉了「塑膠」這個英文字的A與I兩個字母。少了母音、只剩一堆子音的單字無法發音,而被綑綁於塑膠廢品中的海洋生物則無助而痛苦,也只能無聲地奄奄一息。《海洋塑命》不僅是一首海洋生物的悲歌,其實也是為人類加速邁向集體毀滅所預先譜寫的輓歌。
由英國著名搖滾歌手Marianne Faithful旁白的《野性的召喚》(Wild Summon),訴說長大後的野生鮭魚溯流返回河床上游產卵,一路會遭逢各種天然危險,而人類還是他們最致命的殺手。在這部結合真人實景與數位動畫的生態短片裡,逆流而上的鮭魚群或大量死於工廠排放到河裡的高污染廢水,或被過度捕撈的漁船網住,製成野生鮭魚罐頭。被捕獲的鮭魚遭漁人斬首割喉,畫面血腥。
日本繪卷啟示錄:人類是毀滅萬物的元兇
殘酷、血腥的創作風格,在《吞噬宇宙的螻蟻》(Swallow the Universe)這部動畫短片,達到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境地。如果《海洋塑命》動畫片裡受困或死於塑膠廢料的生物,是人類終將承受之集體命運的視覺隱喻,那麼《吞噬宇宙的螻蟻》則毫不掩飾的直指人類乃破壞宇宙生態平衡的罪魁禍首,而宇宙萬物能夠重回自然秩序的方法,只有讓人類消失!
以日本手繪橫卷漫畫形式展開敘事的《吞噬宇宙的螻蟻》,集醜陋怪誕美學風格之大成。代表人類的小男孩惠美子,倖存於生物世界中,卻被各種動物爭相搶奪他的姣好顏面,撕扯著男孩的臉皮,讓他總是在皮肉分離的駭人血顱樣貌裡。惠美子苦惱的問有張人臉的烏龜老大:「我負擔長期累積的苦難,(請問)我對這個世界有什麼責任呢?」
烏龜對男孩/人類的開示是:「你是人類,生來短暫又悲慘⋯⋯你無法盡到自己的責任。你能夠做得最好的,就是盡快死去。」創作者以原始世界裡的兇禽猛獸,揭示了一則充滿末世感的怪異寓言。這則寓言並非只是憑空想像,它清楚指涉著人類的現實世界:旋轉於片尾的地球上,從日本地圖位置放大出來的一隻小獸說,「永別了,邪惡的世界」。
這是一則冷酷批判人類製造之災難與懲罰的啟示錄。在它怪異的美術與造型裡,作品飽含各種曖昧多義的文化符號:從男孩腳上鬆脫漂浮於畫軸的鞋子、卷軸底圖上鋪滿的米老鼠頭像(米老鼠還走出底圖打電話指示男孩逃生路徑)、男孩陰莖延伸成陽具造形的十字架⋯,作者顯然喜歡安插一堆令人目不暇給的視覺元素,讓觀眾忙於解碼。
限制級動畫是保護還是隔絕現狀?反思誠實面對殘酷現實的勇氣
幾部動畫短作展示了多元而奇幻的敘事和製作技術,且它們以極為冷酷的意象與沈重的訊息,不約而同的譴責人類對生態的破壞與毀滅所應負的完全責任。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生態環境的影音作品,大多以一種循循善誘的風格、題材或口吻,呈現大地與萬物之美,特別在生態攝影等這類圖影上,至多道德提醒一下環保的重要。
那麼,為何對於生態與動畫這項最合適各年齡層與教育背景者觀看的主題和形式,要以18禁的影像語言或手法,傳遞如此強烈的意見,使(原則上)兒童與青少年都不能觀賞?我想原因可以很簡單:對這些創作者來說,生態危機已經嚴重或迫切到沒有那個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的奢侈時間了;當人類駕駛著自己無止盡之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的失速列車,瘋狂衝向集體毀滅時,以血腥、殘酷呈現人類的貪婪自私或荒誕猙獰,也不過恰如其分而已。
作品中一些視覺訊息的處理,當然對孩童不宜。不過,今日無從管理、毫不節制的各種對兒少嚴重不宜的海量網路訊息,早已鋪天蓋地、長驅直入大部分孩子與青少年每日與隨時的眼中和生活裡,許多父母無知於其嚴重性,另外也有許多知道厲害的父母,卻難以阻擋這些惡質資訊的侵入。在這個無奈卻必須正視其存在的現實情境,使我們也許同時需要重新審視「18+」這個影片分級概念:這些生態動畫短片的分級標籤,究竟是保護了孩子已無法隔絕於現實的「純淨心靈」,還是大人們矇住自己眼睛不問現實、自我安慰以至自欺欺人的設置?
【延伸推薦】
影展|《野性炸裂~動畫祭典》:七部成人動畫作品,衝擊你的靈魂、炸裂你的想像
動畫|《海洋塑命》:歡迎來到 PLSTC 的世界,這是一個海底反烏托邦,讓您沉浸在海洋塑膠污染造成的不安現實中。我們正在對海洋生物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動畫|《野性的召喚》:當鮭魚長大成「人」!以人類型態存活的鮭魚,從淡水出生到海水長大,歷經波折,返回故鄉繁衍新生命。看見大自然的殘酷無情,與戲劇性的生命奇蹟。
動畫|《吞噬宇宙的螻蟻》:日本繪卷漫畫講述的一段血腥傳奇,迷失在叢林深處的小孩,其驚人的美麗,破壞完美的原始世界,喚醒老虎和兩棲動物有的占欲,這是人類最初的激情。
影集|《群 The Swarm》:因世界各地傳出的海洋異常事件,如海洋生物發狂、入侵陸地等詭異災難,更甚至引起嚴重的海底崩移、海嘯等問題,導致人類生命逐漸陷入危險,迫使科學家們不得不聯手解決這些駭人事件。
文章|海生館創館館長方力行導讀《群》,人類文明智慧應服務海洋而非掠奪毀滅
文章|親眼目睹海龜排泄塑膠大便,水下攝影師在海洋中的無助瞬間
作者:郭力昕
責任編輯:陳逸雯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7.29
影像文化評論者,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博士,政治大學廣電學系兼任教授。曾任台港中各類電影節之競賽評審委員。著作包括《書寫攝影:相片的文本與文化》(1998)、《再寫攝影》(2013)、《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2014)、《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