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空檔不支薪,凌晨四點叫你回來值班」:矯正機關的過勞班制,需要法務部的改革決心

過勞班制一直是監獄、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及強制工作場所留不住人的主因之一,法務部長邀約獄政工會與基層討論改革方向,但各機關的人力運用與排班思維仍難跳出舊窠臼。

獄工理監事開會速寫,右一為林文蔚。(繪圖/林文蔚)

我從1999年開始擔任獄政人員,也是台灣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2022年我參加《公視主題之夜SHOW》的錄影,在節目中分享獄政工作的心得。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社會溝通,無論是監獄的基層或是像部長,官方也許常常宣傳都會流於過度正向,在我們基層看來就是粉飾太平,那外界怎麼會知道我們的困難跟挑戰在哪裡?」這是我在節目中的分享。

錄影結束後,同場錄影的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希望更加了解基層獄工想法,於是邀約了獄政工會與社工等人,共同討論基層對班制改革的意向,我與工會夥伴都感謝部長的邀請。

跨監所群組班制討論熱烈,還有考生加入提問職場發展

我們與部長約在法務部,我們除了直接陳述基層想法之外,也遞交班制改革想法的連署書,希望能保留多種班制選擇,由各監所機關同仁自行討論決定。連署發起人代表能提交連署書、並有與部長當面溝通的機會,彼此都得以充分表達意見並澄清疑慮。

在此之前,其實我們也成立了一個跨監所的交流群組「監所工時改革還我健康權」,加入規則是你的所屬單位必須真實,但可以用匿名來發表。一開始只有10位成員,後來人越加越多,目前有37所監所、189位成員。讓人意想不到的還有考生加入群組提問,在投入職場前先瞭解未來的發展走向。

這個群組聊什麼?獄政人員最關注試辦的新班制的走向,從最初班制試辦期間,討論新班制影響值勤及家庭的各個面向,到後來「公務員服務法」修法期間與其他公部門基層勞權團體,至行政院及立法院抗爭的部署,再到「勤務要點草案」出爐後,比較各機關不同排班方式背後的邏輯思維,並即時交換意見,都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未來新班制正式實施後,群組也將轉型為勞動權益相關討論及線上申訴。

排班爭議問題,源自於心態上不願嘗試新作法

就有獄政人員在群組中觀摩其他監所的排班經驗,蒐集資料之後與長官討論:「別人能這排班,我們為什麼不能?」最後讓長官同意部份讓步。

而群組聊開了以後,也促進線下實體對話與問題的討論,例如:

「有長官和我聊到他是怎麼排班的,他以前反對大巡邏制(註1),但現在為了符合工時規定又要兼顧同仁權益與機關運作,於是排班方式不得不改變,所以發明了折衷的辦法,他認為其他單位會排出有爭議的班,是因為不想試新作法,所以造成與現實面的落差。」

「人力運用要合理最好的方式,是列出各時段的風險高低,白天、傍晚、上半夜、下半夜各有不同,但這卻是有些監所沒有考慮和嘗試的做法,另外把夜勤縮編、日勤擴編,每天可以多一些人放假,也有助於維護同仁休假的權益,或許有人會擔心人是不是放太多,有事會找不到人,但其實資淺的沒那麼多假,資深的想賺錢,所以很難真的每天放到滿,但有的監所卻是反過來縮日擴夜,就會讓大家更難休假。」

獄政人員排班過勞成常態,管理邏輯「以長官避責」為優先

過勞班制一直是監所留不住人的主因之一,高離職率早已造成經驗傳承的斷層,即便2017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通過改善提案,其後澎湖監獄同仁上班時猝死,法務部矯正署仍未正視問題嚴重性。

2019年11月大法官做成【釋字第785號解釋】,指出相關機關應於3年緩衝期內,檢討修正「公務人員服勤時數之合理上限、服勤與休假之頻率、服勤日中連續休息最低時數等」項目,公部門輪班制度於是吹起改革的號角。

然矯正機關卻歷經兩年虛耗,直至2021年底蔡部長受立委邱顯智質詢後,矯正署方匆忙祭出兩種班制,並於隔年3月試辦,但所研擬的延長工時補償方案與基層認知差距過大,加上其中的12小時制超出同仁身心負荷,此時又盛傳法務部將採行12小時制,北、高、南、屏、澎湖、宜蘭各監及台中看守所於是紛紛發起連署,台中女監連署時更遭遇長官打壓。

監所長官普遍迷信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勤務配置、加上密集巡邏,就能防範未然,什麼事都塞給基層就會達成零戒護事故。但這樣要是有用,那10分鐘簽巡一趟、值勤不給椅子坐的泰源技訓所,就不會發生碧利斯颱風夜裡,四名重刑犯脫逃的重大戒護事故了。

這種「以長官避責」為優先的管理模式,從未考量第一線人員的過勞風險,不從業務精簡下手,反倒不斷膨脹冗事搾乾基層為目的,讓眾人瞎忙求長官一個心安,連警力備載都毫無概念了,又怎麼會重視同仁健康?

圖片來源/林文蔚粉專。(繪圖/林文蔚)

班制鑽漏洞:半夜空檔不支薪、凌晨四點再叫你回來值班

部長找獄工進行會商後,矯正署態度似轉積極,但其與各機關的人力運用與排班思維仍難跳出舊窠臼。

例如,矯正署反對人力可靈活運用的「大巡邏制」,傾向目前毫無彈性、每舍房皆有獄政人員駐守的「定時定點巡邏制」。我認為其中很大因素是因為在「定時定點巡邏制」下,若有發生事故,責任將會被歸咎在該舍房巡邏的基層人員,火不會往上燒到主管階級。

人力的運用應該針對各時段及勤區的風險高低,來做合理安排,而各機關具爭議的排班案例,可以說是管理模式與現實面的落差所造成的。

最近監所管理還有幾個議題需要討論。其一:目前矯正署依然選擇在不增補人力的前提下,讓支援外科室辦事人力歸建回戒護人力。但外科室業務一樣無人承接,歸建人員仍要辦理原業務,但體制上又屬於戒護人力,機關還要增加一筆值班人事費,矯正署若要一勞永逸,就該本於權責提案調整矯正機關組織法中的辦事員編制員額,以利矯正機關順利運作。

其二:矯正署讓機關自行決定是否實施「收容人自主健康管理」,但是在長官怕出事的心態下,還是要求基層執行本非職掌的發藥等業務。其實像大門門衛、服務台、接見登記這些與戒護無關的一般工作,可以改為委外及辦事員承接,每年少說可以省幾百萬人事費用,但卻不做。

其三:部份矯正機關玩起「勤務要點草案」中「不指定處所休息」的漏洞,例如排班空檔為半夜零點到凌晨四點,這段時間不支薪,但讓你自己外出找地方休息,凌晨四點還要記得準時回監所接班。這合理嗎?試問矯正署是用什麼基準在審核各機關的班制?為什麼不遲遲不公布標準何在?

釋字第 785 號時限即將屆滿,矯正署卻反將加班上限由60小時調升至80小時,並指導各機關以「撙節經費」為最高指導原則,為圖排班方便「磨刀霍霍向同仁」,這哪是在保障同仁健康權?試問,法務部及矯正署真的有改革過勞班制的決心嗎?

註1:「大巡邏制」是什麼?
「大巡邏制」是指獄政人員統一集中在勤務中心,依照各舍房需求與排班時程,彈性調整巡邏時間並採交叉方式巡邏,遇違規或事故時可快速集結人力抵達現場。
而現行的「定時定點巡邏制」,由獄政人員定點駐守在每舍房,每15至20分鐘進行一次巡邏,受刑人可預測巡邏時間,有機會利用巡邏空檔進行違規行為,若遇違規或事故時,由於值勤人員分散各舍房,備勤人員又在寢室,從著裝、集結、簡報、到抵達現場,會耗費相當多的時間。
另有「折衷方案」:重點舍房採「定時定點巡邏制」、一般舍房採「大巡邏制」,大巡邏範圍並可重疊重點舍房。

【延伸推薦】
論壇|《公視主題之夜SHOW:我們進監獄做什麼?監獄中的想像力與情感需求》
紀錄片|《超機智牢房的想像生活》紀錄匈牙利監獄兩位受刑人,以想像力獲得自由的心路歷程。導演Abel Visky安排2位身為父親的受刑人,為自己的孩子寫專屬於他們的童話故事,再由受刑人和孩子與其他家人共同演出。
文章|「我只是奉命行事,是國家要殺人的。」儘管台灣近年來執行死刑的頻率不如以往高,但配置好專業級的劊子手仍為必要,這群出任國家槍手任務的人就是高檢署及高分檢的法警,也正是金鐘戲劇《大吉》描述的一頁切片。

作者:林文蔚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12.8

台灣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1999年起進入獄政系統,於泰源技能訓練所與宜蘭監獄服務,2017年曾任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委員,致力撐起獄政改革被公共討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