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為了別人的目標而努力、為了別人的人生而付出時,其實就代表著,我們已經交出了自己,用自我的感受、需求、自主權來交換肯定與接納。
從古到今,與惡魔交易的故事所在多有。例如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歌德的作品《浮士德》,用靈魂與惡魔交換了才能;童話故事裡《沒有手的女孩》,無意間用女兒與惡魔交換了花不完的錢;以及過去許多技藝極為高超的音樂家,例如帕格尼尼、李斯特、塔蒂尼、羅伯特詹森等,都曾有類似的傳言,認為他們是與惡魔做了交易,才會有如此神乎其技的能力。除此之外,在電影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情節,例如《魔鬼代言人》、《黑色豪門企業》等。
聽起來,要與惡魔做交易、獲得自己目前最想要的東西,例如錢財、名利、權勢等,是只有在電影或小說故事才會出現的情節,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都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若你能獲得現在你最想要的、而你認為得到這個,可以讓你幸福快樂,或能獲得暫時的心靈平靜,你願意拿什麼來交換?
例如:
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肯定。
為了得到別人的愛、可以被喜歡。
為了被接納、能夠不被排斥、不再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為了得到別人對你的一個微笑或善意……
有些人,可能會為了被別人喜歡,願意奉獻自己所有的心力,幫別人做好每一件事、不敢拒絕別人。
有些人,可能會為了不讓別人生氣、讓別人開心,而學會各種討好別人的技巧,卻也在這過程中,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
有些人,為了要得到別人的愛,認為必須證明自己有用,因為有用才能獲得肯定、才能被愛;於是窮其一生,都為了別人而活,努力「有用」,追求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李子琪這位女孩,就是其一。
李子琪是《返校》影集中的角色,在劇情開展初期,她留下令人費解的幾句話,就跳樓身亡,留下許多不捨與問號。這次公視延伸她的故事,創作了一系列解謎遊戲。
深究故事中的李子琪,為了父母人生的價值,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努力地達到對方的標準,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肯定,來證明自己做的是對的、是有意義的。
李子琪雖然是虛擬角色,但她的人物設定,相當日常而鮮明。當我們為了別人的目標而努力、為了別人的人生而付出時,其實就代表著,我們已經為了愛、肯定、被接納……而交出了自己,用自我的感受、需求、自主權……來交換。
而這些東西,正是我們認為,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平靜、生活幸福快樂、也是自己一直最想要的東西。
這種「交換」總是非常嚴苛,必須讓我們交出自己的靈魂,讓我們被他人的標準與需求所控制。而,已經習慣了的我們,認為唯有這種方式,才能讓我們能夠生存;唯有這種方式,才能讓我們得到現在最渴求的事物、也才有可能獲得暫時的平靜,或期盼的幸福快樂。
只是,有一天,當我們真的達到了對方的要求,卻發現他人的標準與需求無窮無盡,而我們,永遠不可能讓對方滿意:
因為,只要我們還做得到、還有一點力氣,對方就希望我們可以盡力完成他們無止盡的慾望。
於是,一直奉獻出自己的我們,就像被掏空一樣,不曉得做這些的意義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因為我們將自己最美好的,用以滿足別人的人生需求與價值;而留在我們身上的,所剩無幾。
現在的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為了得到這個,你願意拿什麼來交換?
你交換出去的,會不會是你平常沒有注意到、但其實是極為珍貴的你自己?
你,真的願意為了這些,付出你的「靈魂」嗎?
還是,其實你已經「交換」了呢?
作者:周慕姿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 2020.12.9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負責人之一。《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作者,私底下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