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定來自於物質嗎?新北金山三口之家的簡樸生活

幸福,一定要擁有很多嗎?在崇尚功成名就的亞洲社會,有人選擇在低慾望中,找到安穩的生活。阿維一家三口住在新北金山、一間幾乎沒有任何擺飾的房子。阿維在陶瓷工廠上班,太太阿暶經營手工肥皂品牌,家庭收入在中低標準邊緣的他們,存款常常低於5萬元,但他們卻過得比許多人都滿足。

阿維(右)與阿暶不希望過度追求金錢、導致影響生活。圖/《誰來晚餐》
阿維(右)與阿暶不希望過度追求金錢、導致影響生活。圖/《誰來晚餐》

36歲的阿維,高中時父母離婚,因為家裡經濟狀況不佳,他差點無法參加高中畢業旅行,幸好老師和同學幫忙湊錢,他才如願成行,高中畢業後,他開始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和父母的關係漸行漸遠。

為了償還就學貸款,阿維到台北當整骨師,每天朝九晚五,薪資大約兩萬元左右。店裡常有名人光顧,彼此大聊生意經,在那些有錢人的言談間,賺錢彷彿易如反掌,卻讓阿維反思自己是否能夠成為那樣的人?他認為:「如果不能,就不要被金錢約束,不要做什麼事都是為了錢,不然會活得很痛苦。」

阿維在20歲的時候,透過網路遊戲認識了阿暶,阿暶在單親家庭長大,她的爸爸因為想要賺錢,所以沉迷賭博,最後爸爸離開了家,這深深影響了阿暶的金錢觀,她不想要為了追求金錢,犧牲真正值得珍惜的事物。阿維也記得父母經常為了錢爭吵,有一次母親甚至當著他的面要跳樓,阿維不希望上一代的悲劇重演,他不想為了生計汲汲營營。兩個擁有相似背景的年輕人一拍即合,交往一年後決定步入禮堂。

隔年,女兒出生,夫妻倆近50萬元的存款不斷消耗,大約兩、三年左右就見底了,但阿維並不焦慮,他覺得生活只要過得去就好。在經濟低谷,阿暶開始學做手工肥皂,補貼家裡的開銷,夫妻倆把對方的付出都看在眼裡,彼此充滿感謝。

《誰來晚餐》拍攝金山阿維一家人的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以物易物,用自己做的肥皂盥洗

六年前,阿維來到金山的陶藝工廠工作,也帶著全家人搬到金山,他們住的小屋有榻榻米和日式地爐,散發別緻素雅的氛圍,讓阿維對這個房子一見鍾情,用月租八千元租下它,並貸款20萬元裝修,他們盡量沿用房東留下來的物品和家具,客廳一隅的老茶櫃,則是以物易物換來的。

阿維很懂得節約能源,每天花半小時騎腳踏車去上班,冬天燒柴火取暖,夏天只有吃飯和睡前才開一下冷氣,太太阿暶更是斷捨離高手,化妝台上幾乎沒有保養品, 洗頭、洗澡、洗臉,也只需要使用一塊自己製作的肥皂。

雖然生活過得簡樸,他們卻過得很愜意,平時先生出門上班後,阿暶會做家務,把家裡整理得窗明几淨,傍晚或清晨,阿暶常常到海邊,她喜歡放空看海,享受片刻的寧靜,順手淨灘撿垃圾,她很喜歡金山,可以隨時看海、看山,親自大自然,感受活著的當下。

週末的早上,夫妻倆經常在自家屋頂上曬太陽做日光浴,達到全身排毒的功效,曬完太陽,煮一鍋熱騰騰的雞湯全家人一起吃,溫馨又幸福。

阿維與阿暶在金山的租屋處簡樸舒適。圖/《誰來晚餐》
阿維與阿暶在金山的租屋處簡樸舒適。圖/《誰來晚餐》

爸爸認為加班是生活大忌,也沒興趣升遷

阿維的薪資約在三萬五千元到四萬五千元之間,家裡的房租、水電、保險費、車貸和稅金由他負擔,生活費的部分,則靠太太製作和販售手工肥皂來補貼,平時只要一萬元左右就夠全家人吃。手工肥皂的銷路不穩定,前幾年遇到疫情,肥皂的銷路驟降,家裡的存款一度只剩下一萬多,經濟狀況非常緊張,他們透過社群,緊急出售家裡的一組茶具,在網友的幫忙下,才解決了燃眉之急。

雖然每個月的收入都只剛好夠花,但阿維並不想要賺更多錢,他認為「什麼樣的經濟條件,就過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加班對他來說是大忌,他覺得多花一倍的精力去工作,是得不償失,倒不如選擇現在的生活模式,可以有舒服的生活步調,還可以享受一些小確幸,會活得比較開心一點。阿維對升遷沒有興趣,他的理想是專注做好自己的陶藝作品,可以舉辦展覽,未來如果有機會,他也想要過像太太那樣,24小時都是自己的時間,不用把一天當中的八小時賣給公司。

阿維跟阿暶物質欲低,女兒阿桐(中)也是。圖/《誰來晚餐》
阿維跟阿暶物質欲低,女兒阿桐(中)也是。圖/《誰來晚餐》

爸媽不忙著賺錢,有很多時間陪孩子成長

兩人的女兒阿桐就讀國中二年級,正值青春期,對身邊大小事都沒興趣,但一提到她喜歡的手遊,她的眼神會發亮。阿維和阿暶兩人教育理念一致:只要是孩子能決定的,就讓她自己做決定,讓孩子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下成長。

阿桐有時覺得家裡太熱,會跑到閨密家吹冷氣,看到閨密房間裡有一大堆收藏品,她並不羨慕,只覺得很有趣,「為什麼有人需要存這麼多東西?」阿桐有自己的零用錢,但是她不會亂花錢,也沒有向父母要過任何禮物。阿維會偷偷存錢,買阿桐喜歡的手遊公仔給她,或帶家人去旅行,他們是現代少數「不忙著賺錢,可以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

雖然存款不多,但這家人覺得自己很富有。阿維說:「我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家裡有很舒適的空間,我替公司做陶瓷,不用擔心自己做的產品能不能賣出去,也不用擔心會餓肚子,還要奢求什麼呢?除了沒錢,我什麼都有了!」

【延伸推薦】

節目|《誰來晚餐:賺錢和理想人生?》:36歲的阿維和太太女兒一家三口住在金山,生活採取斷捨離、物質極簡路線。即使收入只剛好足夠每個月的支出,但夫妻倆不焦慮,很享受依山靠海的金山慢步調生活,夏天上屋頂曬太陽,冬天點燃柴燒暖爐。

文章|「上山才30幾歲,下山已經65歲了。」玉山氣象觀測員謝新添退休下哨全紀錄

文章|素人建築師楊三二,自學傳統日式木工,十六年打造永續環保家屋

文章|被雙親遺棄的賴雷娜,創辦社福機構陪伴心中有創傷的孩子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5.6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