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台北電影節頒發「卓越貢獻獎」給奉獻自身才華與台灣電影界超過半世紀的台南全美戲院手繪看板師傅顏振發。日本導演今關明好(Akiyoshi Imazeki)也特地來台拍攝顏振發的傳記電影《顔さんの仕事》(顏師傅的看板人生),紀錄他的作畫歷程。面對這門即將失傳的技藝,顏師傅如何堅持理想、持續發光?
台南是台灣文化的發源地,極負盛名的「全美戲院」,自1950年開業,已經走過75年以上的歲月,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李安,從10歲到高中時期都生活在台南,他曾說過「全美戲院」是他學生時代最常前往的地方,這裡可以說是他電影人生的起點。
「全美戲院」建築物本體於日治時期建立,在二戰時期遭遇空襲而倒塌,戰後,建物外觀改為巴洛克風,並於1969年交由現在的吳氏家族經營。隨著現代電影院的興起,「全美戲院」改變經營模式,成為當地有名的二輪戲院,讓觀眾以划算價格就能享受透過大銀幕欣賞電影的樂趣。而電影院外頭懸掛的大型手繪看板,出自顏振發師傅之手,電影院對面的騎樓,就是顏師傅作畫的地方,經常吸引許多遊客圍觀,成為電影院的一大特色。
繪製電影看板超過半世紀,最滿意《捍衛戰士》
在沒有電腦和數位輸出的時代,手繪電影看板成了電影院的標記,也象徵美好的懷舊年代。從小就喜歡畫畫的顏振發,小學時期曾因畫畫而獲獎,十七、八歲時,他照著報紙上的電影廣告模仿繪製,發現自己畫得很像,遂開始尋找相關工作,在1970年代,幾乎每個電影院都有專屬的看板繪師,顏振發在姑姑的朋友輾轉介紹下,跟著老師傅學習,從打稿、上色,一步步學習摸索,學了兩年後出師。當時的看板師傅,從繪製看板到把大型看板懸吊至戲院外牆,全憑一人獨立作業,對現在的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每天上午是顏振發的工作時間,他說一幅電影看板的完成,大約要兩、三個工作天,有時大型看板,需要花上一個禮拜,至今他已繪製看板超過五十年,數不清自己到底畫了多少幅作品。
顏振發工作的騎樓,擺著油畫布、松香水和五顏六色的油漆,為了節省成本和空間,戲院看板油布需要重複運用,顏料一層一層疊上去,用新畫作覆蓋原本舊的畫作,和藝術家在空白畫布上作畫的感覺截然不同。
有時顏振發也會覺得可惜,例如《捍衛戰士》是他很滿意的作品,《阿凡達》他花了一整個星期來畫,但卻無法把作品保留下來,因為巨型看板若留著也沒有地方放。 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早期沒有智慧型手機,很多漂亮的作品都沒有辦法拍起來做紀錄,只能存放在記憶裡。
用粉筆打底稿,秘訣是有自信大膽下筆
繪製電影看板,不只要畫得和海報相似,還要和時間賽跑。經驗豐富的顏振發,完全不受畫布原本的圖案顏色干擾,他會先用木尺量出參考線、以粉筆打底稿,接著行雲流水的開始作畫,先上亮部色彩,再塗上暗部色彩,並且大膽地加入陰影和輪廓線。
看在日本專業插畫家三留檀(Mayumi Mitome)的眼裡,顏振發擁有一個「魔法調色盤」,能夠在短時間變換出適合的色彩,問顏振發調色有什麼祕訣?他回答:「調色沒有什麼技巧,已經畫很久了,就是憑感覺。」
對顏振發來說,畫得好不好,不是靠技巧,而在於當天的狀態。工作時保持好心情,精神好、情緒平穩,作畫就會順利。
開課教畫,國寶繪師傳承手繪功力
面對各種題材的電影,顏振發認為科幻類、幻想型的東西相對容易,科幻類型的作品背景時常有許多物件,需要強調畫面的立體感,反而是真實的東西比較複雜,不容易畫得立體。顏振發用了很多自己創造的技巧去呈現,多年的經驗讓他憑著目測,就能畫出近乎水平的直線,每個部位的色彩皆揮灑自如,能精準掌握角色的細節與神韻。
手繪線條有躍動感,和印刷的海報不同,更有生命力。顏振發說「電影院有掛手繪看板,氣氛就不一樣。」為了延續這門技藝,他也開設課程,教授喜愛畫畫的年輕人繪製電影看板,吸引不少藝術系學生、電影院常客來取經,幾乎每個嘗試過的人都說:「實際做起來,比想像的更不簡單!」
2024年的顏振發,已是七十一歲高齡,手繪功力受到文化局的重視,逐漸踏出電影看板領域,在台南許多古蹟、文創園區,留下巨型畫作看板,展現深厚的藝術功底,並跨足油畫創作,讓顏師傅除了是國寶級看板師,更多了一個「藝術家」的美名。
【延伸推薦】
紀錄片|《顏師傅的看板人生》:日本插畫家三留檀拜訪台灣國寶繪師顏振發,記錄大師在全美戲院前繪製「灌籃高手」的電影看板過程,也娓娓道來人生故事。
文章|米老鼠結合日本浮世繪卷軸,驚世動畫打造奇想獨創的宇宙觀
作者:文蔚然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2.3
資深媒體人,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喜歡觀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期望能透過用書寫將正向力量匯聚筆尖,豐富讀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