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不是信仰而是生活,要有家人與社群支持才能永續

農業是一種生活方式,要選擇種田前,建議先去農場實習,尋找喜歡的種類,一開始小小種,培養技術和人脈,來鄉下務農就是交朋友,要有家人與社群支持才能走得遠。《種土》主角對農業的理想的堅持沒有對錯,但是不要忘了身旁美麗的風景,家人的看法與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環。

阿仁放棄高薪選擇務農,夢想將垃圾果皮變成富生命力的有機土。圖/《種土》
阿仁放棄高薪選擇務農,夢想將垃圾果皮變成富生命力的有機土。圖/《種土》

我認為,農業,是一種生活和養家活口的「工作」,不是「信仰」。

想像很美麗,現實很殘酷。如果務農的過程中,發現能力和方法是有問題的,就需要改變,改變和放棄沒有關係,只是在轉變的過程中,尋找一個最適合的方式,也是和家人相處,最大的公約數,而不是一個人一直走,走到沒路,或者講絕路,對另一半來講,是離婚,而小孩失去了家庭的完整性,最後,還可能因為挫折而走上絕路,這和農業是背道而馳的。農業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走著走著,家庭就散了!因為要堅持永續環境,家人的看法與支持,也是重要的一環!

這是我看《種土》之後的想法。

阿仁放棄高薪、選擇當一個農業苦行僧,沒有對錯,只是在堅持的道路,要有一個認知,走自己的路是一種信仰,但是,選擇結婚、有小孩後,在向前走的過程中,家人也是需要被納入,一起討論,而不是只有一意孤行,要全家一起,那是不是又走入華人的家庭父權主義牢籠?

浪漫的生活模式,這種方式和認知,不見得是現在社會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我喜歡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註)為例,對我來說,書中只寫了兩件事,一是人朝著「正確」目標前進時,任何力量都會幫忙你,以我自已到現在的經歷,我是相信的。二是,不要忘了身旁美麗的風景,當男主角用湯匙舀油,出去走了一圈,雖然油都還在,過程中,卻忘了欣賞身旁美麗的事物!

一樣的,當我看太多朋友在為了理想、熱情而努力時,卻忘了身旁你愛和愛你的人,當再回首時,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耕耘多年的有機農園,竟硬生生被劃成科學園區

青農返鄉或新進從農的人,觀念要對,因為社會對農業的印象是「軟性的」,也有其「公眾性」,政府才會盡力協助輔導農民,但不是欠大家的。

政府從土地、資金、教育、行銷、通路……種種給予協助,種的好、賣的好,是自己的努力,種的爛、價格差,就是政府的錯,那你賺錢的時後,有要還政府給的補助嗎?街邊的小吃攤,也很努力,賣不出去,可以要政府買嗎?

政府給予青農和新進從農的資源,是希望大家好好做,扭轉社會對於農業的不正確看待,那農友也要自己做好。

農民除了是「糧食的守護者」,日本、韓國在形容農業、農村、農民的時候,都是正面而積極的。

安和哥(左)與阿仁。圖/《種土》
安和哥(左)與阿仁。圖/《種土》

2015年6月,因為憨郎有機農場馬清宮大哥的介紹,我也去高雄找《種土》的楊安和大哥,楊安和大哥種植有機十幾年,種植地點在高雄橋頭,主要是棗子,話不多,沉靜,在聊天的過程中,煮水,泡茶,倒茶!台灣老一輩人的風範。他默默地耕耘,是馬清宮的老師,不善言辭,在自己田區介紹時,也是由馬清宮代勞。

2020年3月,我去中崎聲援,四、五十年來,政府高舉經濟發展的大旗,開設一處處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工業區、環保工業園區、綠能園區等,蠶食鯨吞一塊塊良田。中崎已經被圈選為俎上肉,不能阻止,下一塊會是誰家的地?

當政府訂定「有機農業促進法」,灑大把納稅人的錢獎勵有機友善農民,但卻毫不留情毀掉一個已經存在多年的公設有機專區。難道推廣有機友善農業只是政客們的包裝紙而已?

我們要任憑他們恣意妄為,還是要發聲為他們上「誠信」課呢?因此我在2020年3月16日,一起到中崎為生態、為農地、為糧食發聲。

安和哥耕耘十多年的有機專區已成科學園區預定地。圖/《種土》
安和哥耕耘十多年的有機專區已成科學園區預定地。圖/《種土》

種田也是社群的交流,有同伴分享才走得遠

我曾和「豐舟農園」蕭阿舟在聊,要選擇種田前,要先去農場實習,再從實習的過程,去尋找喜歡的種類,一開始小小種,培養技術和人脈,技術要好,東西才種的好或養的好,人脈廣,找代工、交工或大小事要有個幫手才有辦法,來鄉下,就是交朋友,一個人,在鄉下很難走。

在田裡整理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自己要休息,朋友來也可坐或泡茶,這樣才是一種生活,不然朋友來,都站著,坐地上,太陽大或下大雨要躲那?

舉例,我在金山做的發呆亭,一個舒舒服服的地方,自己開心,家人來的時候,也開心,有小朋友的話,放才有地方,躺才有地方,難道小小孩都要放推車?國小的都坐地上,長大國中後,來田裡一看,就不想來了!

金山發呆亭。圖片提供/楊儒門
金山發呆亭。圖片提供/楊儒門

弄個舒服的地方,讓大家都開心,重點是簡單,老一輩會有工寮、樹下、廟埕、店仔頭……種田不只是種田,也是一種社群的交流,現在最簡單和容易又便宜,弄個阿里山帳,底下整平放棧板,下雨可以躲雨,也不會濕,太陽大,放張躺椅乘涼,不是很開心嗎?沒有帳篷,拉張雨布也可以,重點是要有心,不要一個人一直默默的做,久了,就累了,就算賺到錢也做不下去,沒有人分享,心酸也沒有人會知道!多找些人一起做,幫忙也好。

現在很多人想從農,年輕人也好,退休的人也好,但是要投入農業,是需要過程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先來農場幫忙。或許在從農前,多看、多問、多走走,可以不至於讓自己走到困境,讓農業成為一種生活和養家活口的工作,才能走得長遠順遂。

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講述一位西班牙的牧羊男孩追尋夢想,前往金字塔的歷程。男孩因渴望認識世界而中斷修道院的學習生涯,開始牧羊生活,因緣際會遇見了「塞勒姆國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綠洲的駱駝商隊……。

【延伸推薦】

紀錄片|《種土》:竹科工程師阿仁放棄高薪,想把城市垃圾轉成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問題,有機農夫安和哥也堅信「種土」的自然農法魅力,兩個認真尋夢的人為「種土」夢揮汗著。

紀錄片|《一粒種子~楊儒門日記》:在金山兩湖里,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用友善耕作的方式復耕,讓這裡成為過境候鳥的天堂。

文章|如何走出農業困境?楊儒門:要努力讓農業的價值被看見

作者:楊儒門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1.8

因抗議政府未照顧農民與小孩,而放置爆裂物,獲判刑五年十個月,96年六月總統特赦出獄。在獄中與友人的通信,集結成「白米不是炸彈」一書出版。97年在文山社大教農業相關課程、97年起在台北定期舉辦248農學市集、99年成立第一個實體通路、100年成立猴硐生態教育園、103成立豆漿坊,推廣休耕地種植黃豆、黑豆製作成台灣豆漿。106年起,開始在金山契作水稻,未來希望金山、萬里、石門的42甲水稻區,都可以走向友善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