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誠老師的校園觀察:想受歡迎不需費力變成別人,一起吐槽出真誠精彩的友情

小學生中有一種最受歡迎的「人設」,就是「連老師都抓不住你」的酷炫與新鮮感。但常有孩子弄巧成拙,無法掌握「做自己」與「社會化」的分寸,搞得人人都討厭他。其實,精采的友情就是在彼此的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的,你不用學著成為別人,而是要學習讓「自己」和「別人」的特色融洽地結合,就像《什麼都沒有雜貨店》裡聚集不同特色的小朋友,透過相處經驗的累積,來接納自己與別人。

孩子的友情通常是在彼此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孩子的友情通常是在彼此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最近「人設」一詞盛行,原本「人設」是角色的「設定」,接著變成偶像的「形象包裝」,而現在人設代表的就是「自己期許自己變成什麼樣子」。

小學生也有自己的形象和人設嗎?身為現職國小老師,我必須說,一定有,而且小學生們「會受歡迎的人設」都差不多--那就是「老師抓不到」人設;身為前國中補習班老師和前高中家教老師,我也有資格說,「老師抓不到」人設,是一個從國小流行到高中高職、甚至是大學的受歡迎寶物。

校園中最受歡迎的「人設」,就是連老師都抓不住你

什麼叫做「老師抓不到」人設?並不是老師完全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例如上數學課你突然啃甘蔗、上體育課的時候你忽然對著飲水機尖叫之類的事情,而是要對「身旁的同儕」展現「老師都看不到」的一面。例如:上課的時候老師問你問題,你一句話都不說;結果老師一不在,你就立刻吱吱喳喳的高談闊論;在學校的時候,你沉默寡言,但私下在網路連線對戰,或是抖音、IG上面,你的影音千變萬化、打字飛快;再不然就是你表面上都對大家沒什麼意見,但私下你會超級喜歡某個人、或是超級討厭某個人,並且說出一點那個人的「小八卦」。

按照上面的方式,你很有可能會被說成一個心機重的傢伙,但通常這種「老師抓不到」人設都是最受歡迎的保證票。

為什麼?其實這可以用人的天性和兒少的共通點來解釋。人們都喜歡「秘密」,更確切的說,人們喜歡「掌握祕密的感覺」,所以只要你讓他有「哇!我怎麼沒有料到你會這樣,好酷喔,而且只有我知道」的感覺,那麼對方就會覺得你有「新鮮感」,進而會為了維持這種「掌握秘密的新鮮感」而跟你交好。而「新鮮感」本來就是人人趨之若鶩的,再加上你「讓老師抓不到」,雖然你不是跟老師當敵人,但「讓老師抓不到」本身就是一件「反抗大人的酷事情」,哪個青少年不喜歡反抗大人的酷事情?

對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你不能熱衷參加班上的每一個活動,你要挑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主角的活動參加,這樣你才能有「稀有感」。可是稀有感的同時也要「接地氣」,才會有人想跟你當朋友。所以要是你能認識幾個校內很酷的8+9或是好學生--就是認識一點形象很極端的典型同學,大家就會覺得「哇,你這個人怎麼跟誰都混得這麼好啊?」,然後覺得「跟你好就是跟大家好」,所以急忙想跟你當朋友。

總之,「老師抓不到」與「稀有並接地氣感」,就是受歡迎的保障人設。

想受歡迎不需費力變成別人,友情通常在彼此吐槽和磨合中增長

可是,在人設背後,常常有許多小孩弄巧成拙……。例如很多小孩無法拿捏「老師抓不到」和「偷雞摸狗」的界線;或是無法搞清楚「只挑重要活動」和「不關心班級事務的傢伙」的分別;更慘的事情是沒辦法分別「跟誰都混得好」還有「去跟每個人裝熟」的差別,搞得最後人人討厭。

所以,在受歡迎人設與做自己之間,我建議在學著社會化的同時也不忘做自己。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這樣說?我不會很正能量的說「噢!因為每個人的特質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互助互愛!」我只會很老實的告訴你:「為了避免弄巧成拙,做自己是相對安全的方式。」

像是《什麼都沒有雜貨店》影集裡,阿樂在一開頭介紹到的「比較無聊的大可」、「比較殘暴的小可」,都讓人會心一笑。雖然大可有點太正經、小可愛跟又愛唸,但她們都展現出最純粹的孩子特質,一起解開了人物「阿樂」的晚睡危機。

大可(左)與小可。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大可(左)與小可。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其實,孩子們精采的友情,就是在彼此間的吐槽和磨合之中增長的,《什麼都沒有雜貨店》最動人的部分之一就是:不是學著成為別人,而是怎麼讓「自己」和「別人」的特色融洽地結合成繽紛的回憶風景。

當然,「做自己」的同時必須要「社會化」。可是這兩件事要如何同時進行?簡單來說,你可以不用為了「討好人」而「模仿別人」,但你不能為了要「做自己」而「麻煩別人」,總之就是不要造成自己和別人的困擾啦!

那麼,「做自己的同時也不給人帶來麻煩」的好處是什麼?當然就是別人不會因此而傷害你,甚至能夠接納你囉。可是新的問題來了,我們想被接納,就也要接納別人……不知不覺中,「尋找自我、接納別人」,變成一個好重要的課題。

四個古靈精怪的小鬼頭,再加上一個嬉皮頑童老闆,嚴格說來是五個孩子。五個小孩生活在一起會做什麼?《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被被」,學習接納自己與別人的特殊之處

這樣講太哲學了,我們用「小被被」來比喻好了。《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的第一集中,小可、大可發現阿樂整天昏昏欲睡,詢問原因,才發現,原來是阿樂的新室友小傑徹夜在找自己的小被被,卻不敢向別人承認自己有小被被的事實,只好一個人熬夜東摸摸、西摸摸。到最後,小可、大可、阿樂甚至是雜貨店老闆,都拿出自己的小被被,小傑也才敞開自己的心房。

每個人的靈魂裡,都有自己的小被被,這個小被被可能是不敢坦率的秘密、不敢說出口的小怪癖、不確定大家是否接受的興趣,你會為此彆扭,可是當你發現如何承認這條「小被被」的重要時,就是你有勇氣面對更多人事物的時機。

可是,要怎麼讓你有勇氣真正讓自己和別人接納你的小被被?

就像《什麼都沒有雜貨店》中,老闆說的:「小朋友就是要常待在一起」一樣,所謂的「相處經驗」,就是接納自己與別人的學習之道。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的主角有各種特質,與我們生活經驗非常類似:有不愛乾淨的、小博士愛說教型、叛逆聰慧型、安靜悶騷型……。觀看這部影集,我們可以知道,這間小雜貨店裡上演著許多千變萬化社會縮影,各種不同的個性的孩子,如何在其中交錯成長、互相理解?看完這部影集,你不只能從角色裡找到自己,也可以找到自己如何接納他人,並被他人接納的方法喔。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的主角有各種特質,左起小傑、阿樂、小可、大可。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的主角有各種特質,左起小傑、阿樂、小可、大可。圖/《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延伸推薦】

影集|《什麼都沒有雜貨店》:台灣少見、給孩子看的「情境喜劇」,宛如兒童版「Friends」!迷你劇集《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由傑出導演李權洋執導,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家王宇清同名作品。

文章|大坦誠老師:會讓孩子心碎的,往往都是大人眼裡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者:大坦誠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4.08.26

大坦誠

大坦誠,現職圖文作家與國小老師。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師資組。著有小說集《去你的正常世界》和《孤立圖鑑》,作品曾被新聞報導以及被改編為漫畫。目前同時也在「未來Family」及「翻轉教育」擔任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