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夫妻只剩親情沒愛情,想跟老公談心他卻不耐煩,留意婚姻變質警訊

很多人表面上維持著婚姻關係,卻過著「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生活,精神上飽受空虛與失落,感受到挫折與創傷,就是「婚內失戀」的狀態。

示意照片

一對朋友間公認的「神鵰俠侶」無預警宣告結束數年的婚姻關係,各自安好。

相熟的朋友小心翼翼打探原因。沒想到,女方很大方地說:「我是覺得沒有第三者,但就是不愛了;我們對彼此已經找不回以前的感覺了。」巧妙的是,男方給的答案也差不多:「也沒有多處不好,可是兩個人很明顯都不快樂,我覺得這樣沒有意義。」兩人不愧是模範情侶,連分手的乾脆瀟灑,都堪稱模範。幸好,兩人的生活本來就各自精采,也還沒有小孩,處理起來相對單純。

已處於婚姻關係之中,卻因為「失去愛」而選擇結束。乍聽之下好像有點可惜,但本質上未必不是個好的抉擇。很多人表面上維持著婚姻關係,卻過著「最熟悉的陌生人」的生活,精神上飽受空虛與失落,感受到挫折與創傷,簡而言之就是「婚內失戀」的狀態。

「偶爾想跟他說說話,講沒兩句就轉過去睡覺不理我。」

「在一起久了,人總是會變。」另一位朋友結婚十年,最近對「婚內失戀」特別有感:「昨天我不小心打碎一個盤子,我先生就罵我笨、說我粗手粗腳,但一句關心我有沒有受傷的問候都沒有。以前,談戀愛時他也是把我當成捧在手心呵護的小公主,哪知道結婚生子之後每天柴米油鹽,對他來說,我早就不知不覺變成了老媽子。其實,他在我眼裡也是一樣,雖然會賺錢養家,但一點小事情就沒耐心、發脾氣,也不關心我跟孩子的想法,偶爾想跟他說說話,講沒兩句就背過身去睡,不理我。我有時候看著這胖老頭的背影發呆,心想,我要是知道結婚會變成這樣,我才不嫁!」

「這樣算是婚內失戀吧?我很明顯知道,他不愛我了,我也不愛他。但我們就是得在同一個屋簷下相處,做好孩子眼中『父母』的角色。其實我不太懂,人是不是只能選擇一種情感?有了親情,就沒有愛情……我這樣的要求算是很貪心嗎?」朋友空洞的眼神搭配上不好意思的苦笑,看著讓人有點心疼。提到何不離婚算了?朋友沉默了一下,表示並不是沒有想過,但考慮到孩子又覺得再忍忍吧!

把先生當成兒子管教,會讓另一半想逃

就如同張愛玲筆下《色・戒》的那一句名言「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點出許多人不敢說出口或是不願面對的真相:女性也會受到性吸引力與慾望所左右。論維繫關係這件事,「生理與心理」的雙重影響對男性來說一樣重要,尤其,男人上了年紀之後不再像年輕時受到荷爾蒙所控制,會更在乎的是「情緒價值」。

「有些女人以為男人去拈花惹草是愛嘗鮮、貪戀嫩妹,於是花盡心思去整形、做醫美……根本就劃錯重點!當然,不可否認男人是視覺動物,一定有人對伴侶的外表有所要求。可是,真正會把我們從一段關係推出去的,往往是女人的反應與態度。」一位男性友人強調,自己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立場,也不是要為自己的外遇合理化。

其實這位男性友人的講法,我並不是第一次聽說。也曾聽過另外一種「感受不到被愛」的情況:先生的立場抱怨有了小孩之後,妻子就完全化身媽媽的身分,不僅關注力轉移,應對態度上也彷彿把先生當成了大兒子,滿滿的控制欲與干涉、碎碎念。「以前,我光應付我媽就受不了了。好不容易成家獨立,爽日子沒過幾年,我彷彿又回到了被針對、管束的青春期,只是這次我好像很難再逃脫……」另一位男性友人的語氣無奈中帶點困頓,彷彿在疑惑他愛情長跑才娶回家的仙女學妹,是什麼時候被掉包成了虎姑婆呢?

所有關係都可能變質,唯一能做的是不斷學習愛與被愛

「人」是簡單的兩個筆畫,但人與人的關係鏈結與愛恨情仇,卻無比複雜。尤其走向戀愛、婚姻與家庭關係,更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人原生家庭乃至家族的關係磨合。

如果你的婚姻狀態坐實了「失戀」的事實,沒有翻身的空間又不想繼續咀嚼苦果,那麼離開必然是最好的出路。愛一個人需要勇氣,離開一個人卻需要底氣;因此,在走進婚姻前就先想清楚,他日萬一有天得結束關係,你除了損失時間與青春,是否仍有經濟後盾、後路、或是生活重心,可以讓自己保有基本生活的品質並做為修復自我過程的支柱,才能讓你無論有愛或是無愛,都能常保自我的底氣。

沒有人能確保一段關係恆久不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段關係中的變與不變中學習,未來不要重複犯錯,並且成為一個更善於愛與被愛的人。

【延伸推薦】
文章|男性家暴受害者現身說法:冷暴力不亞於肢體傷害|婚姻好難
戲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在婚姻中,夫妻雙方必須失去自我才能成就婚姻所面臨的各種的問題?如此一來是否會讓自己長期處在找不到出口的桎梏與疲憊中?透過五部單元劇,探討婚姻的意義。

作者:貓眼娜娜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2.12.28

左腦談情說愛,右腦輔佐商業策略;喜歡各種類型的創作,討厭自我設限。言情小說出身,在沒有「斜槓」一詞的年代,曾被稱為「派遣女王」;除了撰稿,也曾涉足彩妝造型師、視覺設計、活動策展等多重領域。現為作家、資深出版人;文創與故事行銷講師,品牌策略與社群專案經理人。交流與回饋:talkwithcatnana@gmail.com 或 FB搜尋「貓眼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