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國度」不丹用數學公式計算「國民幸福指數」,最幸福的是有三個老婆的他?

號稱「幸福國度」不丹為了測量國民的幸福指數(GNH)(GNH),會派出「幸福調查員」到全國各地訪談各行各業的民眾填寫問卷,共有9大類、148個問題,再用數學公式計算歸類出幸福的層級與「國民幸福指數」。《不丹是幸福》鏡頭跟著訪問農夫、喪偶者、跨性別者、坐擁豪宅與三個老婆的慈善家、僧侶等人,一名跨性別者直接說出自己很恐懼又憂愁,幸福分數低落;慈善家則自誇幸福度絕對是滿分十分。

不丹的幸福調查員安柏(中)與同事古納探訪民眾,調查每個人的「國民幸福指數」。圖/《不丹是幸福》
不丹的幸福調查員安柏(中)與同事古納探訪民眾,調查每個人的「國民幸福指數」。圖/《不丹是幸福》

擔任「幸福調查員」應該是一份有趣的工作。

「您的生活有多幸福跟多滿足?」、「你覺得自己自私嗎?」、「你覺得自己有嫉妒心嗎?」、「你曾感到恐懼嗎?」,「若從0到10分,你會給幾分?」

每項問題都可以評分;幸福調查員透過條列式的問題,自然地走入他人的人生,進入每個家庭的生活場域,為著是拼湊出「幸福」的面貌,再透過政策推廣讓全國國民都能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不丹為了測量國民的幸福指數,在2022年共派出75名調查員,到全國各地訪談各行各業的人填寫問卷,內容有9大類,共148個問題,而後利用公式計算得分,歸類出幸福的層級(Happiness Level),這也是最近一次不丹進行「國民幸福指數」的統計。

「國民幸福指數」是不丹擬定國家政策的依據

紀錄片《不丹是幸福》(Agent Of Happiness)是導演阿倫巴塔拉和多蘿蒂亞祖爾博攜手合作的紀錄片。兩位導演是在拍攝另一部紀錄片《不丹少年轉大人》(The Next Guardian)時,巧遇了擔任幸福調查員的安柏和他的同事古納正在執行問卷調查的工作,後與安柏深談後,決定以他為主角,跟著幸福調查員的工作,深入拍攝不丹人民真實的生活樣態。

與世無爭的僧侶幸福嗎?圖/《不丹是幸福》
與世無爭的僧侶幸福嗎?圖/《不丹是幸福》

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東波段,鄰近中國與印度,屬於低度開發的藏傳佛教國家,西元1996年後才陸續開放電視與網路。山水秀麗,民風純樸,樂天知命,總是被賦予「最快樂的國度」、「最美麗的香格里拉」等美譽。為了維護國家特有文化與特質,1972年,時任不丹國王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提出「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簡稱GNH)取代經濟指數的「國民生產毛額」(GDP)作為衡量國家發展的指標。

根據資料,GNH具有四大面向:平等穩固的社會經濟建設,文化價值的保護和發揚,自然環境的保護和高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國民擁有幸福的生活,「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不要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

安柏擔任幸福調查員前必須先上課,了解何謂國民幸福指數,講師解釋著複雜的公式,大家一臉茫然,只有記得「請不要把這份工作當成臨時打工,此項調查是政策制定和發展的重要參考,這份工作是服務於國家與國民,你們的工作成果會造福於國家建設,並有助於國家的繁榮發展。」賦予工作價值與神聖使命,安柏也頻頻點頭認同。

幸福調查員跋山涉水進行調查。圖/《不丹是幸福》
幸福調查員跋山涉水進行調查。圖/《不丹是幸福》

不丹推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政策,需審定才能獲公民身份

與母親同住的安柏,每天細心的幫老媽媽剪指甲、梳頭,打理生活起居,料理三餐,身為幸福調查員,他內心有著自己的憂慮,他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恢復公民的身份,娶妻生子,在山坡上的小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失去公民身份,是他年屆40歲的人生無法獲得幸福的原因。

1985年,不丹推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One Nation, One People)政策是一段鮮少被廣為報導的資訊。是一段鮮少被廣為報導的資訊,透過人口普查,加強對於公民身份的認定與審查,因此迫使不會說宗喀語,信仰印度教的尼泊爾裔的居民離開不丹,無法離開的居民,取消公民身份,視爲移民者。安柏說:「我的一生都在等待,不覺得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不丹人。」他嘗試寫陳情信給國王爭取恢復身份。

焦慮恐懼的跨性別者,幸福遙不可及

在夜店表演的跨性別者千塞丹,沒有任何資產,常常為自己的容貌焦慮;罹癌的媽媽,總是支持與鼓勵千塞丹,但她還是擔心著「我好沮喪,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怎麼辦?」

從12歲起,她就是媽媽的小幫手,清晨很冷就起床照料馬鈴薯,家貧如洗的她,在學校無法交到男朋友,在家裡,她時時擔心酗酒的媽媽有天突然離世,她說:「這是一個被眾神祝福的地方,我想知道為何我這樣悲傷的靈魂,會出生在這片幸福的土地上?」問幸福,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渴望。

幸福可以量化嗎?擁有多隻牛羊、農耕機、好幾個老婆小孩…就等於幸福嗎?《不丹是幸福》

有三個老婆十一個小孩的富翁,自認幸福滿分

不丹曾是允許「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國家,直至1980年後制定了婚姻法,才建立起一夫一妻的配偶制,但在民間,一夫多妻的實況,依然相當普遍。

一位擁有3位妻子,11個小孩的慈善家,經濟富裕,自己建造房子,樂善好施,他覺得自己很幸福,給10分滿分,說起幸福侃侃而談,道理滿滿:「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幸福,幸福不是我們可以在市場買到的東西,幸福是來自於行動的實踐⋯⋯。」一旁的大老婆,卻在默默地流淚。

慈善家老公不在身邊時,她對鏡頭說:「我從來沒有愛過他,我們三個就像姐妹,有時真正的手足也無法像我們這樣相處;當她們兩個不在身邊,我好像少了什麼,我們三個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幸福。」

自以為的幸福,不見得符合對方的需要,人生既真實也殘酷。

無論背負多大痛苦,都要學會快樂幸福

根據2022年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指出,93.6%的不丹人民都很幸福,相較上一次調查(2015年)增加了3.3%。這是不丹最近一次的國民幸福指數成績單。

然而,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公布的《世界幸福報告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2025年最快樂幸福的國家由芬蘭再度衛冕,但是在前百名的國家中,已不見不丹的位置;台灣是27名,在亞洲國家中高於日本、韓國與中國。

在世界的眼中,不丹「最快樂的國度」光環已經黯然失色。國內日益攀高的失業率,後疫情時代欲振乏力的觀光旅遊產業,緩慢的經濟發展,造成年輕人口大量外移等,這些都是不丹迫切需要處理的棘手問題,但他們依然不放棄GNH,不丹總理托傑(Tshering Tobgay)於2024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一直過於謹慎保守,所以處於落後。但從某方面來看,我們不算真正失敗,相較社會進步方面的成就,我們在經濟上不及格。」

單純的數字真能如實呈現國人的幸福現況?考驗著不丹執政者的智慧,但身為不丹人該如何在生命的缺口中自處?「我們只有一生可活,何必要浪費生命悲傷?無論背負多大痛苦,都要學會快樂幸福。」或許是適當的註解。

幸福調查員幸福嗎?還是先跳舞吧!

承受喪妻悲傷的老翁,透過懸掛經幡,祈願她順利轉世,直至15年未能生育的女兒誕生了寶寶,他說:「我相信我的妻子已經轉世成為我的外孫。」原本的失落悲傷,得到了救贖,虔誠的宗教信仰,是不丹人精神內涵的底蘊,接住每個受傷靈魂,他的幸福級別為「7」。

圖/《不丹是幸福》
圖/《不丹是幸福》

幸福調查員安柏,有一位心儀許久的女孩,他苦心追求著她,但年紀尚輕的女孩不想馬上步入婚姻,想要到澳洲讀書。傷心的安柏送女孩到機場,看著飛機緩緩升空,沒入雲端,孤單的他,在風景宜人的山巔,獨自跳舞,他的幸福級別是「5」。

對於幸福,安柏還在尋找答案,但再傷心難過,當人生無法盡如人意時,那還是先跳舞吧!

【延伸推薦】

紀錄片|《不丹是幸福》:跟著兩位不丹「幸福調查員」挨家挨戶訪問全國民眾,以問卷與數學公式推斷每個人的「幸福指數」,發掘「最幸福國度」人民的喜樂哀愁。

文章|心靈上的頑皮兄弟—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世紀相聚,揭露喜悅的秘密

作者:劉凱莉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10.13

自由工作者、特殊兒的家長。2000年進入職場,至今已20年,工作內容總是在影像與文字中遊走,因為不管是書籍或是影像的製作,都是從無到有,將所有的創意整理融合再創造,最後完成作品,而每一個工作,都是一種自我對話過程;工作之餘,專心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幫他找到跟世界對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