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婦女吉賽兒堅持性侵案應公開審判,加害者才該感到羞恥

法國女性吉賽兒・佩利科(Gisele Pelicot)遭前夫下藥,被數十位看似無害的陌生男子強暴超過兩百次,過程長達十年。此案震驚全世界,吉賽兒堅持全程審判過程公開,「應該感到羞恥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希望藉由自身遭遇呼籲大眾重新思考性犯罪定義,也激起法國性侵罪行的修改倡議。

法國女性吉賽兒・佩利科(Gisele Pelicot)。圖/公視新聞網
法國女性吉賽兒・佩利科(Gisele Pelicot)。圖/公視新聞網

從職場退休後,法國婦女吉賽兒一度認為與丈夫多明尼克・佩利科(Dominique Pelicot)定居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馬贊村莊,能夠閒適的享受退休後的生活。但2020年9月,多明尼克在超市偷拍女子裙底被逮捕,竟被警方揭露從2011年7月到2020年10月將近10年的時間,多明尼克利用抗焦慮藥讓吉賽兒陷入昏迷,並從網路上找來累計近八十名陌生男子對她進行強暴。

2024年12月19日,刑事法庭宣告判決後,72歲的法國女性吉賽兒・佩利科(Gisele Pelicot)面對所有媒體發表聲明:「今天我的發言內心滿懷情感,這場審判是非常艱苦的磨難,此刻我先想到的是我的三個孩子,大衛、卡羅琳和佛羅里安,我也想到那些未被承認的受害者,她們的故事往往仍藏在陰影底下,希望你知道,我們在同一戰場奮鬥。」吉賽兒用依然冷靜且堅毅的口吻宣告著。

即使自己遭受毀天滅地的傷害,吉賽兒依然想要鼓舞所有曾經或正在承受不合理對待的女性,必須對所有施暴者勇敢發聲。

公視新聞網報導。

吉賽兒呼籲讓羞恥轉向,該蒙羞的是下藥施暴者

誇張且不可思議的犯罪行徑引起社會譁然,最終的判決更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多明尼克以加重強暴被判最高刑期20年,48名共同被告因加重強暴與意圖加重強暴被判有罪,2名被判加重性侵害。然而這50名同案被告的刑期皆低於檢方的建議刑期,介於3年到15年的有期徒刑,法庭外抗議民眾認為實在判太輕,高喊「司法可恥」。

審判過程,吉賽兒拒絕匿名並選擇公開審判,讓所有犯罪者無所遮蔽,必須讓犯行公諸於世,希望藉由自己的遭遇,讓大家重新思考性犯罪的問題。她公開表示:「當妳被強暴時,妳會感到羞恥,但應該感到羞恥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

2024年11月25日「消除對婦女暴力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法國各地的400多個活動團體發起遊行活動,估計有10萬人響應,呼籲社會各界重視婦女性暴力問題,要從吉賽兒事件中獲得教訓與反思。

吉賽兒的勇敢無懼,被法國民眾評為2024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英國每日鏡報(Daily Mirror)認為她是「世界最勇敢的女性」;英國廣播公司(BBC)也選她為年度「百大最具啟發性與影響力的女性」

支持吉賽兒的民眾。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支持吉賽兒的民眾。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化學屈服」造成的性侵傷害,醫界需警醒辨識

紀錄片《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Drugged and Abused: No more shame)是由吉賽兒的女兒卡羅琳(Caroline Pelicot )主述,除了親自揭露自己父親的犯罪行為外,更承繼母親的堅毅與勇敢,振臂疾呼各界重視「化學屈服」(Chemical Submission)的性犯罪行為,影片中同時訪問其他有同樣遭遇的受害人,有擔任醫生的柔伊(Zoe)、花藝師雷納德(Renald),以及9歲就開始被親生父親侵害的莉兒文(Lilwenn)。

所謂的「化學屈服」,意指「利用化學藥物使人順從」或「惡意向某人下藥」進行性犯罪。影片中指出,化學屈服的藥物大多來自於家庭的醫藥箱,都是經由醫生開立的合法用藥,如安眠藥、抗焦慮劑、止痛藥、抗癲癇藥物或抗組織胺,當服用高劑量時,就會陷入數小時的昏迷。

在多明尼克長達10年的犯罪期間中,吉賽兒因為身體的長期疲累,掉頭髮、體重減輕,語言障礙等問題數度就醫,兒女甚至懷疑她罹患阿茲海默症,然而醫生都無法檢查出病因。卡羅琳說:「她去看了婦產科醫師、全科醫師,也看了腦神經科與其他專家,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了解我母親經歷什麼狀況,這是個悲劇。」

法國受害者支援協會向醫界大聲疾呼:「化學屈服的問題帶來新的挑戰,迫使我們所有的醫療提供者,都要跳脫我們的舒適圈,我們很容易忽略了某些人遭受到虐待,如果他們對受虐毫無記憶,如果有人說我晚餐後20分鐘覺得很睏、有人描述覺得不對勁的症狀,我們就該更深入去探討。」呼籲醫學界更謹慎的診斷每位因不明病因就醫的女性患者,讓更多隱性的暴力能夠即時發現,讓施暴者無所遁形。

曾於青少年期間遭下藥的柔伊,現在已成為全科醫師,她也提出警醒:如果女性來求診,身邊通常會由丈夫陪伴,醫師應該要經過訓練、學習辨識;卡羅琳也表示,確實在母親求診期間,父親都作陪,「這也是一種心理操控的策略。」

吉賽兒的女兒卡羅琳持續奔走,呼籲大眾重視「化學屈服」性犯罪。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吉賽兒的女兒卡羅琳持續奔走,呼籲大眾重視「化學屈服」性犯罪。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公開審判自己的丈夫,大眾重新討論性犯罪定義

卡羅琳身為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女兒,陪同母親面對父親的司法審判,更從法庭紀錄中,了解父親的犯罪手法,這是一場精心策劃且很難被察覺的犯罪。父親多明尼克剛開始是將自己下藥強暴妻子的影片上傳到網路論壇或是聊天室,尋找同好一起加入犯罪。這些犯罪者許多看似是善良無害的平常人,大多有正當的工作,有些擁有年幼的子女,甚至是居住附近的鄰居,除了都是男性之外幾乎沒有共通點,民眾也為這些犯罪者取了綽號:「普通人先生」(Monsieur-Tout-Le-Monde,Mr Everyman)。

丈夫多明尼克自白,他童年時期也遭受強姦與受虐,內心有難以撫平的創傷,「當我們找到某種方法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時,我們就會變得變態。」他說,曾經在網路上收到一名自稱是護士的網友,傳來自己對妻子下藥失去意識的照片,慫恿多明尼克也對妻子吉賽兒進行相同的行為,食髓知味、需求獲得滿足後,逐漸變本加厲,每次都是精心策劃的完美犯罪。

進入法庭審判初期,這些犯罪者很多不以為意,態度自若,有說:「這不是強暴,因為提議的人是她丈夫。」或說:「我知道她失去意識,這令我興奮。」甚至被告的律師還指出:「以為只是參與這對夫妻的性愛遊戲。」

由於法國對於性侵的定義,是犯罪者需要提供「意圖證明」,所以,「被指控的男性犯罪者如果認為自己不是蓄意強暴,也沒有使用暴力,便不構成犯罪。」

但經由該事件,法國議員決定倡議要將「未取得對方知情同意」,同樣也是構成性侵罪的要件納入「性侵定義」

吉賽兒堅持公開審判,讓每一次的開庭,都是性犯罪定義的辯論,再加上女兒卡羅琳對於「化學屈服」性犯罪的奔走呼籲,法國當局對於性犯罪的定義與藥品管制的問題,開始有更積極且創新的修正。面對犯罪手法的日新月異,讓法律的這道最後防線能夠接住更多的受害者。

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圖/《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

伊藤詩織《黑箱日記》倖存者發聲:生命終會有光

法國有吉賽兒事件,日本也有獨立記者伊藤詩織於2015年被前TBS電視台華盛頓分局長山口敬之性侵事件,纏訟多年後,伊藤詩織告山口敬之一案獲民事訴訟勝訴。伊藤詩織將經歷製作成紀錄片《黑箱日記》,她想要說:「這樣的悲劇在全世界是如此常見,所以我想跟她們說,如果你是倖存者,要相信自己,相信真相的力量。」

伊藤詩織也是另一名勇敢為自己發聲的女性,控訴的過程佈滿黑暗勢力的荊棘,惡意的攻擊排山倒海,但她憑藉著無比的勇氣,還有堅韌不拔的信念,迎來正義的光明。

黑暗會過去,生命終會有光,但現實是性犯罪不會完全消失,從韓國的N號房事件,到台灣的創意私房等,當慾望被摧毀時,往往會再想方設法重啟爐灶,相信有更多的受害者依然躲在角落自我療傷,不敢作聲。吉賽兒與伊藤詩織,都是黑夜裡的引燈者,對暗黑世界鑿壁透光,也在受害者心中掌一盞溫柔且充滿力量的燈,讓生命有光。

【延伸推薦】

紀錄片|《被下藥的真相:羞恥不再屬於受害者》:影片紀錄吉賽兒案的庭審過程,並訪問了同樣遭遇的受害者們,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從這些案件中,我們看到了在父權脈絡下,加害者用「化學屈服」讓被害者失去說「不」的權力。

紀錄片|《黑箱日記》:日本記者伊藤詩織遭安倍晉三「御用記者」山口敬之性侵,她的訴訟之路卻屢遭羞辱。伊藤以血淚控訴沉淪的共犯社會,成為亞洲MeToo運動代表人物。

文章|伊藤詩織:性侵倖存者最重要是「活下去」,找到發聲方法說出自己的故事

作者:劉凱莉
責任編輯:陳珊珊
核稿編輯:李羏
出刊日期:2025.9.13

自由工作者、特殊兒的家長。2000年進入職場,至今已20年,工作內容總是在影像與文字中遊走,因為不管是書籍或是影像的製作,都是從無到有,將所有的創意整理融合再創造,最後完成作品,而每一個工作,都是一種自我對話過程;工作之餘,專心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幫他找到跟世界對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