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普丁的媒體統治,俄國獨立媒體「雨電視」忠於理想的選擇
俄羅斯「雨電視」(Dozhd TV)不受政府控制,多次報導重大爭議新聞,內閣高層曾威脅「我要把你們毀了」。究竟媒體與政權的界限如何交鋒?堅守理想的獨立新聞媒體,又會做出何種選擇?...
關懷移工弱勢被罵胳臂往外彎?李麗華:因為看過太多家破人亡
李麗華在南方澳成立漁工職業工會,是台灣第一個全由外籍移工組成的職業工會。部分船東與仲介覺得李麗華「老是胳膊往外彎」,曾有仲介放話要對她不利,但李麗華更擔心他們去對付移工。...
當世界第一被打敗:拳后林郁婷選擇正視傷口,讓自己變得更強
拳擊好手林郁婷世界排名曾高居第一,卻在東京奧運爆冷落敗。如何把跌跤的眼淚轉化成養分?她用「痛點轉移法」學習釋懷恢復自信,在今年的世錦賽又一舉奪金。 拳擊選手林郁婷。...
「把台灣當作一個人來報導」:紀錄片工作者柯金源堅持三十年的執著與韌性
在柯金源的鏡頭下,雪山是台灣的「頭」,中間的血液則是高山涓流至大海的河川,周邊一百多座的島嶼,如同台灣的手,海洋則是如同台灣的腳。三十多年來,他持續摸索、探尋議題來關心台灣環境。 圖/《行者無疆...
受盡納粹極權折磨的母親,對女兒刻薄殘酷竟是因為病態的愛
一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出生的女孩,長大成人當母親之後仍然揮不去受納粹折磨的陰霾。她認為所有快樂與幸福都是短暫且不真實的,她用惡毒殘酷的話語灌溉成長中的下一代,導致女兒心靈受到嚴重創傷。...
一部紀錄片拍12年,導演黃信堯的自我質疑與自問自答,都在《北將七》裡
台南北門、將軍、七股是黃信堯成長的所在,他邊拍《北將七》邊問自己,紀錄片是什麼?12年過去了,他的自我質疑與追尋,以及台南沿海三鄉鎮的變遷,都被寫進片裡了。 圖/《北將七》...
「只要有錢賺就行!」想逃離貧窮世襲悲歌,青貧世代搬運工、臨時工、餐飲外場都肯做。
從紀錄片《度日》到戲劇《小孩》,都能看見弱勢青年為了負責任養育下一代,用盡全力拚生活的困境,但現實條件往往受限於經濟、文化、心理資本的缺乏,需要社會更多的貼近與理解。 圖/《度日》...
只想好好凝視一張臉:《你的臉》,蔡明亮的另類「臉書」
導演蔡明亮突破大眾對電影的想像,《你的臉》用78分鐘凝視多張臉龐。為什麼拍這些臉?根據蔡明亮的說法,他只是單純地想找「好看的臉」。他的「好看」,和世俗的審美標準大不相同,裡面最年輕的是年近五十的李康生...
「婚姻」真的不只是一張紙!信奇與阿古在跨國同婚後的小日子
當信奇的身份證配偶欄多了我的名字,生活也有了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登記成功後不久,我就闌尾炎住院開刀了,結婚的效力讓信奇可以為我處理一切,闌尾好像期待了這天很久,也讓我知道「婚姻」真的不只是一張紙。
生活在多重歧視下的同志移工,用帥T與GAY的選美活動展現多元真實
導演陳素香拍攝同志移工抗爭紀錄片《T婆工廠》近20年後,同志移工在台灣仍面臨勞動、被剝削或傷害的境況,但也逐漸自成社群、舉辦帥T與GAY的選美活動,融入台灣同志運動的場景中。 圖/《T婆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