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與達賴繼任,用兩個事件看懂西藏的國際地位
西藏擁有特殊的地勢與地理位置,夾在亞洲兩大強權國家印度和中國之間,牽動著整個亞洲和世界的政治局勢。1951年中國解放軍攻入拉薩,中藏簽定《十七條協議》後,西藏從此失去自由與人權,印度達蘭薩拉成為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流亡藏人的政治宗教中心。世界關注西藏的民主與人權,卻因經濟利益而選邊站;中印邊境衝突不斷,中國從不掩飾擴張的企圖,更在西藏肆意開採礦產、建立數十座水壩,藏人夢中的故土恐不復見。
荷蘭公視打造共融職場,《保羅歡樂秀》幕前幕後都有身心障礙者高比例參與
「我們希望與身心障礙者共同討論議題,而不是談論他們。」來自荷蘭的《保羅歡樂秀》從節目來賓到幕後工作人員,包括企劃人員、攝影師、化妝師、助理與樂隊成員,都有不同比例由身心障礙者共同參與製作,製作人特別強調,「我們不稱呼他們為身心障礙者,而稱為有潛力的人,」是文化平權與共融職場的最佳範例。
坂本龍一嚮往永恆不滅的聲音,留給世界內斂謙遜的大師典範
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習慣以鋼琴思考音樂,但琴聲會消散,他始終嚮往永恆不滅的聲音,他常在生活中蒐集風聲雨聲,還到過北極冰床「釣」聲音;電影配樂經典「末代皇帝」「俘虜」更為人津津樂道。坂本龍一也走在社會運動前線,反核、反戰、關注環保與地球暖化議題,將自然元素融入音樂創作,再用音樂保護他摯愛的大自然、電影與文學。
《再見機器人》教我們學會告別,「愛」會轉換成尊重、珍惜與祝福延伸下去
旅居歐洲的日子,作家吳俞萱與孩子走過十數個國家,不可避免地也必須頻繁地學習跟剛熟悉的土地及友誼告別,練習再啟程、把愛與信任分享給新的朋友。就如同《再見機器人》兩個主角雖因不可抗拒的際遇無法重逢,但曾付出過的陪伴和關愛不會消失,會持續滋養著雙方的過去與未來。
蔡康永與吳曉樂關於成長的N個提問: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當我們漸變成小時候討厭的模樣又會怎樣?
當青少年想到「轉大人、出社會」總會有壓力湧上心頭,作家吳曉樂與蔡康永深度對談分享「成長」與「轉大人」的經驗,提出對彼此的人生提問。可以選擇不要長大嗎?「當大人」又有那些好處?
同志受刑人的獄中處境:掌握「權力」比你的「性別氣質」更重要
同志來自各種社會階層,不只有媒體呈現的都會中產形象,在獄中受權威與管制下的同志受刑人、崇尚陽剛傳統的宮廟文化中,都有同志的身影與多元生命經驗,推動著台灣性別運動更加前進。電影《愛作歹》就從一對江湖兄弟在獄中的情慾出發,在充滿陽剛、高度管控與權威制度下,是否能自在地認同並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受污名化的壓力?
他不只是宗教領袖,也精通國際外交,回顧達賴喇嘛的西藏民主之路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年僅2歲時便繼位,16歲成為領導者,23歲流亡印度。達賴喇嘛將達蘭薩拉建造為藏傳佛教信仰中心與流亡西藏政府的實質首都。他巡迴世界各地,與各國領袖會面唔談,讓世界眼光與人道主義輿論關注西藏,國際資金支持流亡政府運作。他於2011年宣布「退休」,放棄政治權力,只保有精神力量,主動終結了四百年來政教合一的傳統,將流亡西藏政府帶入新的紀元。
「美國籍」真香?中國產婦扛起異國生子的孤獨與焦慮
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選擇「赴美生子」,在美國洛杉磯,有中國人開設的月子中心,為客戶安排購物、旅遊、置產等活動,讓赴美生子成為「生產之旅行」,過程至少要花上百萬新台幣。《好想生個美國寶寶》紀錄片中懷孕七至八個月的中國孕婦,在美國待產的過程充滿孤單無助,原本期待的美國夢與生產之旅,其實充滿壓力恐懼與隱藏危機。
依身高分組給歧視待遇,加拿大老師的實驗課程影響25名學生一輩子
一位加拿大小學老師苦於班上霸凌情況,取得家長校方同意後,與電視團隊進行紀錄片實驗,將學生依身高分組,兩天實驗課程中給予兩組充滿偏見的差別待遇,希望讓學生體驗被歧視的痛苦。影片播出後轟動加拿大,甚至影響了政策制定。十年後師生再聚首,有人還沒走出被霸凌陰霾,也有人認為當初只是「鬧著玩」,不是有意的。實驗不可能瞬間改善歧視狀況,老師呼籲目擊霸凌者要勇於發聲才能形成改變。
伊藤詩織:性侵倖存者最重要是「活下去」,找到發聲方法說出自己的故事
伊藤詩織是第一位公開具名指控遭權勢性侵的日本女性,她對資深記者山口敬之的指控引起日本輿論嘩然,即使民事訴訟認定山口敬之性侵之實,網路攻訐謾罵檢討受害者的風向仍沒有停過。但伊藤從未放棄,她出書並拍攝紀錄片《黑箱日記》,呼籲世上性侵倖存者,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從賦權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