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球王曾俊欣父親這樣教:不要怕失誤,要持續堅定挑戰。
競技網球是世界上最敏感甚至神經質的運動之一。選手在場上獨立作戰,面對賽況搜集資訊細節,整合判斷後下決定、執行,全是一瞬息的反應,高度的專注是必要的。常見在比賽時,觀眾席稍有風吹草動,選手立即有反應,原因於此。
你的「臺灣認同」,來自於中國的威赫恐攻?|與轉型正義對話
導演傅榆曾在紀錄片《不曾消失的臺灣省》中說,身為一個從「非本省」家庭長大的小孩,她其實本來對「臺灣」是不存在認同感的。紀錄片直指臺灣人的省籍與族群認同,而兩位不同世代的大學師生觀影後,如何對照自我的生命經驗?
特殊兒會「拖累」一般生?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從小理解特殊兒,孩子會學到更多珍貴能力。」
患有唐氏症的妙妙每次去遊樂區或公園玩,都會被偷捏、被排擠,這些衝突與困擾,是因為「不理解」而產生;改變教育觀念,家長與孩子才能從「理解」學到更多。
最沒效率的教學方式,就是一直不斷「叮嚀」:東園少棒教練賴敏男的教學心法
在棒球教學的這條路上,東園少棒教練賴敏男發現與其苦口婆心一直唸,不如讓孩子多看、多比賽、多體驗。有過緊張壓力的經驗,孩子下次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處之泰然,因為整個人的自信心及抗壓性已經提升了,心態也會更健全成熟。
上映《時代革命》遭網軍謾罵,他替南投戲院做出這個選擇。
南投戲院包場放映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有長輩勸說「不要攪和到政治」。但若因隱形的束縛放棄播映,長久以來是否會形成一種奴性,並拘囿自由意志?
「在臺灣可以講中國用語嗎?」「當然可以!」
在臺灣可以講「視頻」、「洪荒之力」、「接地氣」等中國用語嗎?這個「非議題真討論」反映出的是臺灣人漸漸深化的不安與缺乏自信,也可以觀察到臺灣內部的政治極化與網路壓霸的現象。
國高中老師怎麼教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國高中時期可以培養對轉型正義「理解、思辨、行動」的三個階段,除了課綱課本中的知識脈絡,更應實際在生活周遭覺察跟行動。
臺灣教育該怎麼教轉型正義?第一線的老師們碰到那些困境?|與轉型正義對話
轉型正義教學的重點可以放在「從歷史中學習」,而非咎責,也需幫助當今學生找到與過往白色恐怖的關聯:學習過去,是為了避免再一次的悲劇。
如何用桌遊體驗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現在的高中生根本無法想像什麼叫不民主的時代。」傳統教法容易讓學生無感,一群老師與遊戲設計者創新方式,開發一套名為「新生」的桌遊,並提供全台老師申請使用。
網路調查:年輕世代如何看台灣的轉型正義?|與轉型正義對話
你認識白色恐怖的歷史嗎?你認為相關教育資源足夠嗎?一份線上問卷蒐集了上百位年輕網路族群對轉型正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