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可以克服生理極限?自我覺察身體潛能,擴展「舒適圈」就能釋放「超能力」
「舒適圈」指讓人感到安穩、不確定感低的環境,若舒適圈始終不變,對自我的認識會受到限制,僅在熟悉的領域裡維持平常應有的水準;若能再往圈外多一點,有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刻意練習」是擴大舒適圈、推展自我極限的關鍵,更是身心靈的修練,來自芬蘭的紀錄片《釋放超能力》中就有害怕冰水的旱鴨子挑戰者,經過一年專業教練的陪伴與練習,完成在浮冰下潛水的挑戰,以往最害怕的事情變成他最享受的經驗,更培養出堅韌的意志力與自信心。
法國驗孕劑驚見中國囚犯求救信!跨國供應鏈的虐囚血淚與強迫勞動
中國勞改營在80年代起轉向資本主義發展,每座監獄就像一個企業,剝削囚犯的勞力與人權,有中間商向國際大廠接單、製造各種低廉商品,如試劑、口罩、人造花、紙袋、卡片。《中國監獄SOS》從一封在法國驗孕試劑裡的求救信出發,調查中國監獄非人道的虐囚行為與跨國供應鏈下的強迫勞動。
孩子總是講不聽?四種溝通策略讓他知道「家人的擔心不是為了控制你」
當孩子不聽話時,未必是叛逆或故意唱反調,反而是讓家長深入思考孩子的想法與需求的好機會,務必要先保持冷靜,可用他人的觀點來表達自身的擔憂。就如《加百列的東非七十天》電影主角不聽他人警告、夜色已晚還執意要登頂,直到遇見山友提醒魯莽行為「可能會讓半夜去救援的人也陷入危險」才停下腳步,以有效溝通點出對方的思考盲點。
北農事件衝擊淡泊日常,詩人吳晟將無能為力揉進詩裡
台灣鄉土文學作家、詩人吳晟,本名吳勝雄,彰化溪州人,寫作出《負荷》《吾鄉印象》《我不和你談論》等膾炙人口的創作;同時他也關注社會,參與反國光石化、為白海豚請命、反中科搶水等社運行動,傾注心力於環境人權議題。
素人建築師楊三二,自學傳統日式木工,十六年打造永續環保家屋
在台灣屏東的枋寮,有一幢未完工的日式傳統木屋,卻成為許多遊客造訪的景點。這座木屋的建造者楊三二,一位堅持用傳統工法打造夢想家園的男人。他的夢想源自多年前閱讀到一本日本建築書——松井郁夫編著的《木造住宅私家版仕様書》。受到啟發的楊三二,決心自學書中傳統日式工法,使用可留存百年的全卡榫木造建築技術來打造一棟屬於他和家人的永續家屋,原本一家人歡欣鼓舞,滿心期待能搬入這棟夢想家屋,但沒想到這一蓋就是十六年。
花費十餘年,建造約七十坪的日式大木屋,儘管承受著外界異樣眼光,但楊三二的心志始終如一,一家人在漫長的等待中迎向不同的人生旅程,但心始終圍繞著這棟木屋。這不只是蓋一棟房屋,也是楊三二修補童年失落的家,和家人一同學習建造關係的旅程。
政大歷史系教授藍適齊:歷史劇從歷史取材,但歷史劇不是歷史
公共電視視舉辦【真實與虛構—時代戲劇創作與相關法律問題,以《聽海湧》為例】座談會,本文為政大歷史系教授、《聽海湧》歷史顧問藍適齊發言之逐字稿整理。
《聽海湧》導演孫介珩: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虛構創作
公共電視視舉辦【真實與虛構—時代戲劇創作與相關法律問題,以《聽海湧》為例】座談會,以下為《聽海湧》製作人/導演孫介珩發言之逐字稿整理。
律師黃秀蘭:《聽海湧》運用人物「元素」的領事身分創造新角色
公共電視視舉辦【真實與虛構—時代戲劇創作與相關法律問題,以《聽海湧》為例】座談會,本文為律師黃秀蘭發言之逐字稿整理。
養貓後更懂得付出與放鬆,男子氣概也能是堅韌與溫柔
在工作壓力大或情緒低落的時候,「男子氣概」要我勇敢、堅強、撐下去,但是貓貓是我的救贖,像在跟我說:「沒關係,快來跟我一起耍廢。」總會原諒我、陪我再出發。紀錄片《貓爸爸們》裡也有一群每天出入生死關頭的美國消防隊員,養貓之後改變了團隊高壓緊繃的氛圍,貓咪的柔軟讓隊員學會適度放鬆,轉化「男子氣概」成為更堅韌的代名詞。
「175以下算半殘」、「52公斤是大隻女」?想消彌「身形歧視」,先從不評價自己開始
根據調查,「身材外貌」在近年青少年壓力排行榜排名第三,無論高矮胖瘦,幾乎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類似的困擾。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分享,身高、體重有時像是一種「規定」,常常遇到諮商者擔心自己過於高矮胖瘦,這些都是對於身體的「框架」對號入座,如果想要一個「沒有身形歧視」的未來,就要從拒絕這些框架開始。